LCM10/大黃魚巨噬細胞系
LCM10/大黃魚巨噬細胞系作為專注于大黃魚免疫細胞研究的模型,在海水魚類免疫學及病害防控領域有著舉足輕重的地位。它的建立為深入探究大黃魚的免疫機制、病原菌感染過程等提供了穩定可靠的體外研究平臺,對大黃魚養殖產業的健康發展意義重大。
大黃魚是我國東南沿海重要的海水養殖經濟魚類,肉質鮮美,深受消費者喜愛,養殖規模龐大。然而,隨著養殖產業的快速發展,各種細菌性、病毒性疾病頻發,給養殖戶帶來了巨大的經濟損失。巨噬細胞作為魚類免疫系統中至關重要的細胞,具有吞噬病原體、呈遞抗原、分泌細胞因子等多種功能,是機體抵御病原體入侵的第一道防線。因此,建立大黃魚巨噬細胞系,對于研究其免疫防御機制具有重要的理論和實踐價值。
LCM10 大黃魚巨噬細胞系的建立經過了一系列嚴謹細致的操作。選取健康的大黃魚,經嚴格的無菌處理后,在超凈工作臺中解剖分離出頭腎組織,因為頭腎是魚類重要的免疫器官,富含巨噬細胞前體。將頭腎組zhi剪碎成細小的組織塊,用含抗菌成分的緩沖液反復沖洗,以去除雜質和血細胞。隨后加入細胞分散液處理 30-40 分鐘,使細胞充分分散。收集細胞懸液,經濾網過濾后離心純化,用含 10%-15% 胎牛血清的 L-15 培養液重懸細胞,接種到培養瓶中,置于 22-25℃恒溫培養箱中進行原代培養。培養初期,每 2-3 天更換一次培養液,待細胞匯合度達到 70% 左右時進行傳代培養。目前,該細胞系已穩定傳代至 50 代以上,細胞活力始終保持在較高水平。
該細胞系具有典型的巨噬細胞形態特征,細胞呈圓形或不規則形,胞體較大,細胞質豐富,部分細胞帶有偽足,具有較強的貼壁生長能力。生長特性研究表明,LCM10 細胞在 L-15 培養液中生長狀態優良,最適培養溫度為 23-24℃,這與大黃魚的生存水溫相契合。當胎牛血清濃度為 12% 時,細胞的增殖速度最快,群體倍增時間約為 72 小時。傳代至 35 代后,細胞的形態和增殖能力依然穩定,核型分析顯示其染色體數目正常,遺傳穩定性良好。
在功能特性方面,LCM10 大黃魚巨噬細胞系展現出顯著的巨噬細胞功能。通過吞噬實驗發現,該細胞能夠高效吞噬熒光標記的細菌,吞噬率可達 60% 以上,表明其具有強大的吞噬能力。同時,在受到脂多糖等病原體相關分子模式刺激時,細胞會大量分泌腫瘤壞死因子、白細胞介素等細胞因子,參與免疫調節過程。此外,該細胞系對多種大黃魚常見病原菌如副溶血弧菌、溶藻弧菌等具有高度敏感性,感染后會出現明顯的細胞形態變化和活性降低,為研究病原菌與巨噬細胞的相互作用機制提供了理想的模型。
LCM10 大黃魚巨噬細胞系在多個研究領域都有廣泛的應用。在免疫機制研究中,利用該細胞系探究了大黃魚 Toll 樣受體信號通路在對抗病原菌感染中的作用,為理解魚類天然免疫應答提供了重要依據;在病原菌致病機制研究方面,通過分析病原菌對該細胞的黏附、入侵及胞內增殖過程,明確了多種病原菌的致病關鍵基因;在漁藥篩選中,建立了基于細胞活性和細胞因子分泌的藥物評價模型,已篩選出多種具有免疫增強作用的漁用添加劑。
作為首ge穩定建立的大黃魚巨噬細胞系,LCM10 不僅填bu了大黃魚免疫細胞模型的空白,更為海水魚類免疫學研究提供了重要的工具,為大黃魚病害的有效防控和健康養殖提供了堅實的理論基礎和技術支持。
以上信息僅供參考,詳細信息請聯系我們。